摘要:为进一步巩固抗疫成果,持续助力复学复工复产,了解后疫情时代乡镇及城市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新形势要求,心理学院“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采用师生“云组队”的形式,开展了“网络云调查服务+现场调研服务”相结合的一系列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具备相对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在活动期间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社会大众开展心理科普、心理调查、心理访谈等多项活动,帮助了因疫情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和精神失调症等心理问题的社会大众(包括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等)。

一、调研安排

调研目的:了解疫情过后普通居民、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研时间:2020年7月26日–8月2日

调研地点:河南省郑州市、安阳市、周口市、商丘市、邓州市,及网络平台

调研方式:网络云调查服务+现场调研服务

调研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用“心”战疫

调查对象:普通居民、上班族和学生群体

二、调研背景

2020年春节,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挑战。如今,在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度过了新冠肺炎的危险期,转入了“后疫情时代”;工厂复产,学校复学,各事业单位也都进入了复工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较疫情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恢复至往日的正常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为期近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在疫情阶段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为了更好巩固抗疫成果,助力复学复工复产,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尤为关键。

三、调研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在乡镇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展开。考虑到不同人群所需要调查的内容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了3份不同的问卷,分别是A问卷“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调查”,B问卷“后疫情时代上班族心理健康调查”和C问卷“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其中A问卷针对广大居民群体制定,由“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抑郁症诊断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组成;B问卷针对上班族群体制定,由A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逆抗力)量表”和“工作旺盛感量表”组成;C问卷针对学生群体制定,由A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主动反刍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组成。其中A问卷有效样本为669份,B问卷有效样本为208份,C问卷有效样本为371份。

本次调研取得了学校及受访群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结果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和较高的可信度。

四、调研结果统计

(一)后疫情时代普通居民心理健康调查

1.人员组成比例

在669位受访者中,男性人数为266人,占比39.8%;女性人数为403人,占比60.2%。

其中学生人数为400人,占比59.8%;上班族为240人,占比35.9%;自由职业者人数为29人,占比4.3%。

?

undefined

?图为普通居民中的身份比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丽玲 供图

2.关于焦虑的结果统计

从GAD-7量表分析来看,受访者中,无焦虑或轻度焦虑人员所占比例为87.1%,中度及重度焦虑所占比例为12.9%。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由职业者群体中并未出现中至重度焦虑受访者,在学生群体中,中度及重度焦虑群体占到了10%,而在上班族中,这一比例有了明显提升,达到了18.7%。

?

undefined

?图为普通居民中不同身份的焦虑对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丽玲 供图

3.关于抑郁的结果统计

从PHQ-9量表分析来看,在所有受访者中,无抑郁或轻度抑郁群体所占比例为81.0%,中至重度抑郁为19.0%,此两部分人群中,男女比例并无太大差异,男性无抑郁或轻度抑郁所占比例为76.68%,中至重度抑郁为23.41%,而女性中分别为81.78%和18.21%。然而,与焦虑群体相似,自由职业者中并未出现中至重度焦虑受访者;上班族中至重度抑郁人群所占比例仍明显高于学生群体,学生中中至重度抑郁所占比例为10.25%,而上班族中则达到了19.21%,接近于学生群体的2倍。

4.关于精神失调的结果统计

通过对SRQ-20量表的分析,我们发现,精神失调者比例达到了34.7%,男女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分别是男性63.15%,女性66.50%。其中,学生失调人员比例达到了31.25%,而上班族精神失调人员比例仍然高于学生,达到了41.69%,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者却低于学生及上班族群体,仅有24.14%。

图为普通居民结果分析汇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梦欣 供图

(二)后疫情时代上班族心理健康调查

1.人员组成比例

在208位受访者中,男性人数为90人,占比43.3%;女性人数为118人,占比56.7%。

其中一般职员人数为171人,占比82.2%;管理人员为37人,占比17.8%。工龄为1-5年的人数为66人,占比31.7%;工龄为6-10年的人数为54人,占比26%;工龄11-15年的人数为31人,占比15%;工龄16-20年的人数为17人,占比8.2%;工龄20年以上的人数为40人,占比19.1%。

?

undefined

?图为上班族中不同工龄所占比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丽玲 供图

2.关于精神失调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来看,表现出明显精神失调症的人员占比42.3%;未有精神失调症的人占比57.7%。从性别来看,47.78%的男性和38.14%的女性患有精神失调症;52.22%的男性和61.86%的女性未患有精神失调症。

3.关于抑郁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来看,无抑郁人员占比46.6%;患有轻度抑郁的人占比28.4%;患有中度抑郁的人员比例为14.0%;患有中重度抑郁的人员比例6.7%;患有重度抑郁的人员比例4.3%。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56%的男性和47.46%的女性表现出无抑郁;有23.33%的男性和32.20%的女性患有轻度抑郁;有14.44%的男性和13.56%的女性患有中度抑郁;有8.89%的男性和5.08%的女性患有中重度抑郁;有7.7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患有重度抑郁。

4.关于广泛性焦虑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来看,没有焦虑的人占比为48.6%;患有轻度焦虑的人占比为32.2%;患有中度焦虑的人占比为13.0%;患有重度焦虑的人占比为6.2%。从性别来看,51.11%的男性和46.61%的女性没有焦虑;有22.22%的男性和38.83%的女性患有轻度焦虑;有16.67%的男性和10.17%的女性患有中度焦虑;有10%的男性和3.39%的女性患有重度焦虑。

5.关于社会支持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上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占比0.49%;拥有一般社会支持的人占比13.46%;拥有满意社会支持的人占比86.05%。

undefined

图为上班族所获得的家庭成员支持所占比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丽玲 供图

6.关于心理弹性(逆抗力)的结果统计

从性别上看,男性的心理弹性平均分5.808要高于女性的4.341。从职务上看,管理人员的平均分2.532要略微高于一般职员的2.512。

7.关于工作旺盛感的结果统计

从工龄上看,1-5年工龄的上班族群体的工作旺盛感为3.723,6-10年工龄的为3.716,11-15年工龄的为3.714,20年以上工龄的工作旺盛感为3.717。从性别上看,男性的工作旺盛感3.717高于女性的3.712。从职位上看,管理人员的工作旺盛感3.731高于一般职员的3.717 。

?

图为上班族结果分析汇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梦欣 供图

(三)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1.人员组成比例

在371名受访者中男性人数134人,占比36.12%;女性人数237人,占比63.88%;初高中人数59人,占比15.9%;大一人数164人,占比44.2%;大二人数104人,占比28.03%; 大三人数30人,占比8.09%;大四人数12人,占比例3.23%;大五人数2人,占比0.54%。农村人数242人,占比65.23%;城市人数129人,占比34.77%。

?

undefined

?图为学生中男女比例和生源地比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蕊君 供图

2.有关学生有无明显应激反应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来看,68.73%的学生无明显应激反应;31.27%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从性别来看,男女学生出现应激反应的人员比例并没有太大差别,分别有29%的男生和32%的女生在疫情过后有明显应激反应。与此同时,农村与城镇及各年级调查结果差异性不大。

?

undefined

?图为学生中有无应激反应比例。中国青年通讯员 李蕊君 供图

3.有关学生抑郁程度的结果统计

从整体来看,有52.83%的学生未表现出抑郁;有29.38%的学生轻度抑郁;有10.78%的学生中度抑郁;有4.85%的学生中重度抑郁;有2.16%的学生重度抑郁。从性别来看,在疫情过后,男女生中表现出的抑郁比例稍有差别,男生中无抑郁或轻度抑郁比例为78%,而女生中这一比例为84%;中至重度抑郁人群男女比例也出现较小差别,分别为男生22%,女生16%。与此同时,农村与城镇及各年级调查结果差异性不大。

undefined?

?图为学生中抑郁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蕊君 供图

4.有关学生焦虑程度的结果统计

13%,女生中两类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与抑郁程度相似,同样表现出了在中至重度人群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农村与城镇及各年级调查结果差异性不大。从整体来看,表现出无焦虑或轻度焦虑的学生占比为89.76%,而中至重度焦虑学生占比为10.24%。从性别来看,男生中无焦虑或轻度焦虑的学生占比为87%,中至重度焦虑占比13%,女生中两类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与抑郁程度相似,同样表现出了在中至重度人群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农村与城镇及各年级调查结果差异性不大。

 

图为学生结果分析汇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梦欣 供图

五、结果分析

(一)后疫情时代普通居民心理健康调查

由此可见,以上述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衡量,无论是从焦虑、抑郁还是精神失调方面来看,普通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中抑郁、焦虑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访谈得知,造成普通居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有:①疫情过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学习或工作任务感到疲惫、无所适从,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工作学习状态;②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受创,部分小微企业、公司等接连倒闭,造成工作岗位流失,失业人口大幅增加,失业人员失去薪金来源后,面对多重生活压力而产生心理不适;③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下降,部分实体商店销售额大幅下降,造成商家资金流失严重。④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学生不得不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学习环境。而对于大多数已经习惯于旧有学习环境和方式的学生来说,离开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对于“家中学习”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全身心投入其中。

(二)后疫情时代上班族心理健康调查

从精神失调症和抑郁程度来看,上班族中男性状况要比女性状况差。在与多位受访者交流后得出以下几点原因:①疫情过后存在失业和岗位竞争激烈现象;②男性更多的被社会赋予赚钱养家的重任;③男性更多的喜欢默默承担内心的苦楚而不愿与人诉说。在这主要的三点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男性精神失调症与抑郁程度要高于女性。

从焦虑程度来看,女性患有焦虑的人员比例要高于男性。从与多位女性被调查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在大多数已婚女性中,她们更多的为疫情对孩子学业的影响以及疫情过后复学时孩子的学习状况而焦虑;而那些未婚的女性则更过度焦虑于自身的事业发展和婚恋问题。

在社会支持度上,大多数的上班族拥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或一般社会支持度,而极少数拥有较少的社会支持。从这点上看上班族得到的社会支持现状良好。

关于上班族的心理弹性:男性现状优于女性,管理人员的现状优于一般人员。经过分析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首先是由于中国文化大环境赋予男性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这会使男性的抗逆力更强一点。其次,管理人员的阅历与经验本身就会多于一般人员,这也从更深层次上决定了管理人员的抗逆力更强。

分析工作旺盛感所得数据可知,上班族的工作旺盛感随年龄的增长呈“u”型曲线分布。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主要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发展变化以及内心对自我的期待与满足共同决定的。在年轻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对一切充满好奇,自然工作旺盛感也是最高的,但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当工龄达到20年以上,大多上班族的年龄也已都达到四十岁以上,这时他们对自我期待会降低,对现状的满意度也会升高,这也会导致工作旺盛感的增加。

(三)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疫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无论从学生的应激情况、抑郁程度、还是焦虑程度而言都有较大影响。通过调查可知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抑郁、焦虑水平显示正常,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中至重度抑郁和焦虑等问题。还可从量表结果中分析出,大部分学生的体质有明显的下降,从侧面反应出疫情过后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两部分基本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未因疫情而产生焦虑、抑郁和明显应激反应,对疫情防控措施支持认同,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这一方面可能与党中央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人国家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有关。(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地政府和高校及时开展疫情相关心理评估和危机干预,给高校学生提供强大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及时心理筛查和在线心理援助,进一步减轻疫情对高校学生心理状态的负面影响,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②同时,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因疫情产生了较重的抑郁情绪(中重度抑郁4.85%,重度抑郁2.16%)和焦虑情绪(中度焦虑7.01% ;重度焦虑3.23%)。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公共卫生突发危机事件。从以往突发事件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多数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情绪体验不够稳定,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容易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影响,行为较冲动。因学生年龄相对偏小、社会阅历少,环境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外较界影响而产生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高校延期开学,学生居家不外出、不聚会、不参加集体活动。由访谈得知,多数学生表示长时居家沉闷无趣,加之生活、出行等诸多不便,给心智水平尚未完全成熟、活跃好动且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无形中带来了抑郁和焦虑。此外,多数学生在家自律生活及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软硬件条件不尽如人意,对于新型网络授课模式,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效果不佳、难以专注和投入其中,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六、应对方案

(一)针对普通居民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我们需要加大对乡镇及城市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的力度,可以尝试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
(2)引导已经出现较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居民及时接受专业心理疏导,及时提供心理帮扶,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3)建议乡镇及城市在发展规划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如在社区成立心理健康中心,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心理问题;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定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心理教育课列入日常教学课程,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针对上班族群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我们可以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定期进行团建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心理游戏使上班族群体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让身心得以放松,例如巩固初始友谊的人椅大战,享受命运安排的萝卜蹲游戏等,使参与其中的员工能够信任他人、悦纳自我、快乐改造等。

(2)可以通过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等形式向员工们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欢乐中获得知识,也使员工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3)对于那些心理健康处于较低水平的员工,进一步的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面对面心理咨询,必要时选择进行药物治疗。

(三)针对学生群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对于学生的疫后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尝试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方式去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引导已经出现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接受专业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帮助,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3)建议学校重视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将心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文章源于中国青年网)